【摘要】企業所得稅是我國稅收收入的三大主要來源之一,無論對國家還是企業自身來說,企業所得稅都是至關重要的存在。
增值稅屬于流轉稅,存在稅負的轉移情況,增值稅理論上與企業盈利無關。而企業所得稅是沒辦法轉移的,是企業實實在在需要上繳的,直接影響企業利潤。因此對企業所得稅進行有效籌劃,對提升企業凈利潤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固定資產折舊費用、研發費用和業務招待費用,這三項費用是企業所得稅籌劃的重點和核心所在,也是比較常見、通用的籌劃內容。
一、三項重點
1、固定資產的所得稅納稅籌劃
①固定資產折舊
企業對固定資產提取折舊費用,是對損耗的固定資產的一種補償,提取的折舊費用也可看作是固定資產更新換代的儲備金,因此固定資產折舊費用是允許稅前扣除的。對于固定資產的折舊總額,稅法有明確的規定,所以籌劃關鍵點就是采用的折舊方法。一般來說加速折舊法要優于直線法,從貨幣時間價值角度來看,加速折舊法前期計提的折舊費用要大于直線法計提的費用,因而便可以節約部分資金。例如高新技術企業sl公司購入一臺數字模擬器用于新產品開發,設備原價150萬元,殘值5萬元,使用年限是5年。采用年限平均法,每年計提折舊額為29萬元,折舊低減稅額為4.35萬元(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稅率是15%),假設投資報酬率是8%,根據復利現值,經過計算5年的折舊抵稅現值總額約為16.48萬元。若明確該設備只用于新產品開發,并無其他用途,就可以作為高新技術專用設備,就可以使用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運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5年的折舊抵稅現值為17.75萬元。對比可知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好處。
②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
無特殊情況,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一經確定便不能隨意更改,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與企業的生產計劃密切相關,企業經營狀況的改變會直接影響固定資產的消耗,此時就要及時報送相關稅務部門變更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不要覺得是小事就不去做。舉例來說,某企業2019年末購進一臺價值300萬元的固定資產,預計折舊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忽略不計,使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由于行業環境的改變,預計固定資產的消耗的會增大。若企業沒有及時向稅務機關申請變更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則每年的折舊額為30萬元,每年可抵減所得稅額為7.5萬元(30*25%);若經過稅務機關審核,同意變更使用年限為6年,此時每年計提的折舊額為50萬元,可抵減所得稅額為12.5萬元(50*25%),兩種折舊方式可抵減所得稅的差額是5萬元(12.5-7.5)。即合法變更預計使用年限后,企業相當于每年可獲得5萬元的免息貸款,從貨幣時間價值的角度來分析,企業的收益會更大,充盈了流動資金的同時也起到了抵稅作用。
2、研發費用的所得稅納稅籌劃
為鼓勵企業研發創新,對于研發費用稅法是允許加計扣除的。但在生產實際中一定要嚴格區分研發費用與其他費用,區分不明確的,研發費用不允許加計扣除。所以在納稅籌劃之初就要歸集清晰各項費用。
在對研發費用進行納稅籌劃時,一定要充分了解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某企業2019年6月準備研究開發一套軟件系統,預計耗資總額為150萬元,資金分兩次投入,首次支付50萬元,余下尾款一個月后支付。根據相關優惠政策可知研發費用在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可再加計扣除費用自身的75%。未形成無形資產的研發費用,計入當期損益。根據此項規定,上述企業首次研發費用扣除金額為87.5萬元,第二次可加計扣除的費用為175萬元,按照2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計算,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兩次可多抵扣的企業所得稅額約為28.13萬元。
3、業務招待費的所得稅納稅籌劃
業務招待費的扣除標準是其自身實際發生額的60%與當年營業收入的5‰,二者孰低來扣除。2019年某公司的業務招待費用約為10萬元,當年的營業收入約為800萬元,按其自身發生額的60%計算,稅前可抵扣費用為6萬元,按當年營業收入的5‰計算,可抵扣的費用金額為4萬元,故最終只有4萬元,可在稅前扣除,多余的2萬元只能作為納稅調增項。此處的納稅籌劃點可放在費用的歸集過程中,有時人們會混淆廣告和業務宣傳費用與業務招待費用,混淆錯計的結果就是廣告和業務宣傳費用抵扣額度,而業務招待費用則存在不能抵扣的部分費用。與業務招待費用相比,廣告和業務宣傳費用的受限條件要少一些,只要不超過當年營業收入的15%就可以全額扣除。由于兩項費用極容易出現混淆現象,所以要嚴格按照預算支配各項費用資金,差旅費、會議費和個人消費等費用要與業務招待費用區分清楚,避免不必要的混淆導致的多納稅現象的發生。其實納稅籌劃工作貫穿經濟活動的始與終,這也對納稅籌劃人員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們要有全局思維,在經濟活動發生之初,就要考慮到后續可能發生的各項費用支出,從而全面地對經濟業務進行納稅籌劃,統籌安排工作。
二、保障措施
1.增強納稅籌劃意識
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納稅籌劃已然成為一種行業,對比來說,納稅籌劃在我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成功的納稅籌劃方法會為企業節約稅金的支出,所以本人認為無論是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或是執行納稅籌劃的財務人員、其他普通的財務工作者都要有納稅籌劃的意識,這樣才能在日常工作中自然而然地就以納稅籌的思維來開展工作。高管人員就相當于一個組織的領頭羊,自上而下的命令效果要優于自下而上,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財務工作者也要自己多多學習,可以上網查看成功的納稅籌劃案例、關注相關部門發布的最新的稅收政策、閱讀有關納稅籌劃的著作,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納稅籌劃工作單單依靠財務部門是沒辦法順利進行的,需要其他部門的配合,加強部門間的溝通也是保障納稅籌劃順利進行的重要一環。建議中小微企業有意識地培養財務人員,增強他們納稅籌劃意識,提高納稅籌劃技能,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企業集團可以成立專門的納稅籌劃工作小組,為企業展開詳細系統的納稅籌劃工作,節約企業稅負。
2.加強與稅務部門的溝通
與稅務部門加強溝通交流有助于納稅籌劃順利進行,可以避免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不必要的摩擦,提高雙方的工作效率。
3.綜合考慮納稅籌劃方案
納稅籌劃雖然可以幫助企業節約稅金,但納稅籌劃也是有成本的,當納稅籌劃的成本大于帶來的效益時,此次的納稅籌劃工作就是失敗的。納稅籌劃要掌握關鍵的籌劃項目,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期熱文